

2010年,叙利亚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.1万美元,是中国的两倍,大马士革那时候繁华得像仙境一样。
到了2021年,人均GDP一落千丈,降到了421.12美元,几毛钱一个的大饼都成了奢侈品。
十年间,天堂和地狱就这样一线之隔。
到底是什么让叙利亚从繁华走到崩溃的边缘?其实,原因可复杂得多,不止是“大饼危机”那么简单。
叙利亚的“大饼危机”可不是单纯的经济难题,而是新自由主义政策、西方干预和国内腐败交叉作用的复杂后果。
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陷阱,令叙利亚陷入深渊,成为了“中东火药桶”。
2010年,叙利亚的生活水平还不错,人均收入大约在1.1万美元,超过当时中国的两倍。
当时的大马士革真是热闹非凡,人人都说那地方简直像天堂一样,恰好反映了叙利亚美好的生活。
不过,就在一年后,“阿拉伯之春”的风波传到了叙利亚,局势一下子大变样,原本安宁的叙利亚瞬间就卷入了战火,那个曾让人羡慕的“天堂”景象也不复存在。
西方国家,尤其是美国,对叙利亚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,这让叙利亚的经济情况更加糟糕。
1
大家都知道,叙利亚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,不过这些资源现在被库尔德武装和美军掌控,叙利亚政府根本用不上。
更糟糕的是,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的发生,让俄罗斯和伊朗对叙利亚的支持大大减弱。阿萨德政府的处境更是陷入孤立无援,眼看着经济崩溃,真是苦不堪言。
尽管叙利亚眼下燃料短缺得厉害,政府的面饼供应点还是全天候开着,因为这可是所有叙利亚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粮食。
在叙利亚危机发生之前,每年能产出600万吨小麦,不仅自己用还可以出口。
如今,产量骤降到50万吨,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。
主要原因是,叙利亚最富饶的半岛地区(哈塞克、拉卡、代尔祖尔),之前为全国贡献了70%的小麦产量,如今则被美军和其扶持的库尔德武装掌控了。
美军不仅拦截叙利亚政府获取粮食,还把抢来的小麦运到国外。
一位住在叙伊边界的农民法伊兹,冒着不小的危险曝光事实:“每天有15到20辆卡车,满载小麦,从叙利亚驶向伊拉克的尼尼微和埃尔比勒。”
“美军的军车在护送,有时还会动用直升机。”
现在,叙利亚的农民不得不减少种植,老百姓缺粮少食,而在美军控制的区域,小麦却不断被运走,流向伊拉克等地。
眼下的粮食危机,看似是战争留下的烂摊子,实则是人为干预、抢夺和封锁直接导致的结果。
自2011年起,叙利亚的对外贸易总额仅有55.23亿美元,实在是低得令人咋舌,出口额更是少得可怜,只有5.23亿美元。剩下的50亿美元几乎全用来进口石油和粮食,这样一来,常年下去就造成了巨额的贸易逆差,国家财政更是吃不消。
叙利亚的人均GDP掉到了421.12美元,到了2021年,这可够让人心疼的,说明那儿的百姓生活水平相当差,经济状况可谓是艰难得很。
跟中国一比,那差距可真是大得惊人。同期,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.27万美元,而叙利亚的经济水平真的是差得远呢。
2
2023年11月,叙利亚电视台的一则新闻,深入揭示了当地“大饼危机”的严重状况。
叙利亚的公务员艾哈迈德·侯赛因一家,正好是这场危机的一个典型例子。
他每个月的工资才2万叙利亚磅,可是大饼的费用就得18万叙利亚磅。
大饼是叙利亚人常吃的主食,和新疆的囊有点像,个头挺大的,还是发面的,通常有两种形式:
一种是享受政府补贴的“限购版”,这类大饼在政府指定的地方卖。比如说,在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规定下,一个家庭只能买一袋,重量1.1公斤,大概有六七个。得凭卡购买,每袋价格只要几分钱,几乎是白送。不过,有时候里面可能掺杂着不少粗粮,吃起来口感就不太好。
还有一种是没限制的,想买就能直接用钱购,按照市场价来走。这种白面,口感上就比前面那种要好很多。
如今物价在涨,尽管没补贴的大饼,每个也要9分钱,对许多叙利亚家庭来说,这依旧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。
大饼店的老板生意真是惨淡,以前一天能卖60袋,如今却只有20袋。他把卖不完的大饼送给贫困的人,虽然这举动善良,但也没法根本解决问题。
营养师表示,政府发放的大饼质量不怎么样,营养也跟不上,但对于那些在叙利亚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的人来说,有东西可填肚子就不错了,没法吃大饼可不行。
经济学家指出,国际形势不佳,加之阿萨德政府腐败严重,使得政府财力匮乏,物价才会不断上涨。
2023年政府手里还有55亿美元,到2024年就只剩下30亿美元。为了节省开支,政府开始削减大饼的补贴。
因此,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,社会的局势也变得动荡不安。
在叙利亚的“大饼危机”背后,其实暗藏着一场舆论操控和社会动员的较量。
一些势力,比如土耳其支持的“叙利亚电视台”,其实是带着明显的政治立场的,根本不是个中立媒体。
他们偏向于采访那些对阿萨德政府有意见的人,比如公务员、店主、经济学家等,这些人一般都属于社会的中上层。
通过放大他们的负面看法,营造出一种政府无能、民众愤怒的社会景象,以此攻击阿萨德政权。
“只要把巴沙尔·阿萨德赶走,大饼立马就能自由了!”这句口号像病毒般传播,目的就是激发民众的情绪,把对经济的不满转化为对政府的反对。
这种宣传真是误导了不少人,结果引发了社会矛盾的加剧。
他们故意不提叙利亚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,比如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外部势力的插手。
他们把各种问题都归咎于阿萨德政府,想借此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,进而实现推翻现政权的目标。
这种做法明显带有煽动性,旨在让民众相信只有推翻阿萨德政府,叙利亚的经济才能得到改善。
西方媒体常常把阿萨德称作“独裁者”,还说他拥有不少奢华别墅,钱财很多,目的是让大家对他产生厌恶。
其实,阿萨德政府一直在尽力确保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,保证大家能吃上饭。
尽管内战让叙利亚的人口少了,国家经济也紧张得很,政府依然坚守着为老百姓补贴买大饼的承诺。
为了确保大饼供应,阿萨德政府把军队的人数从30万压缩到了7万。
对一个国家而言,这真是个艰难的抉择,因为他们不仅得处理内部纷争,还得应对外部威胁。
那时候,舆论四处蔓延,很多叙利亚人都被影响,觉得只要把阿萨德赶下台,就能迎来自由、民主、富裕的美好生活。
3
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——
2010年12月17日,突尼斯一位26岁的水果小贩布瓦吉吉,因遭警察侮辱和强制没收货物,愤怒之下选择自焚。
他点燃的这场火,不仅烧毁了自己的生命,也彻底点燃了“阿拉伯之春”的导火索。
2011年1月14日,突尼斯局势失控,总统本·阿里被迫辞职,流亡沙特。
就这样,仅一周后,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,埃及的老百姓齐聚解放广场,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议潮,呼吁结束胡斯尼·穆巴拉克的长达数十年的统治。
自此,“阿拉伯之春”迅速席卷整个中东,那些曾经看似根基稳固、“千秋万代”的世俗政权,一个接一个地轰然倒塌。
接着,叙利亚也步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内外困扰,老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。
2024年11月27日,叙利亚战争爆发,反对派势如破竹,仅仅八天就推翻了阿萨德政权。
有些人乐不可支,认为美好的未来就在前头。
不过,残酷的现实来得很迅速,把他们的美好幻想都打碎了,让他们意识到事情可没那么简单。
朱拉尼政府一上台,大伙儿赖以生活的大饼价格狂飙,居然比阿萨德执政时还要贵。
之前那些大喊“自由”的媒体和自称“专家”的人,全都闭嘴了,老百姓期待的“自由”反倒成了一场空谈。
巴沙尔·阿萨德的离去,仿佛象征着叙利亚人民希望的彻底破灭。
他们被这个简单的“大饼”承诺给骗了,结果是掉进了更糟糕的境地。
如今,他们不仅失去了那便宜的大饼,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了问题。这就是他们所向往的“自由”的冷酷事实。
4
新自由主义就像一个圈套,它跟外部势力的干预相互勾结,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。这样的结合常常带来不好的后果。
要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被强行施行,再加上外部势力的插手,就会让一个国家陷入麻烦,难以摆脱这个局面。
就像生病了不先查明病因,就直接上猛药,那可就真的把身体给弄坏了。
西方国家嘴上说希望叙利亚变得民主自由,实际上更看重的是那里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带来的好处。
美国军队驻扎在叙利亚的油田附近,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他们像编织一张无形的网一样,用谎言、制裁和武力,一点一点地控制着,压制叙利亚的行动空间。
最终,这张网让叙利亚失去了自主权,变得非常脆弱,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一样,任人摆布和欺凌,各种外部力量都可以随意干涉叙利亚的事务,这个国家已经丧失了抵抗的能力。
叙利亚的危机,让不少发展中国家引发了深思。
单纯照搬西方的自由市场模式,或者只是一味模仿其他国家,其实可能会带来反效果,导致国家发展受阻,老百姓的日子也会变得艰难。
回想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屈辱,再看看毛泽东时代自力更生、拼搏奋斗的经验,我们不难领悟到,走自己的路是多么的重要。
一味跟风,容易让人失去方向,最终可能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。
因此,发展中国家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才能真正迎来发展与进步。
大家对此怎么看?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!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